
“非遗+理论”,沾化百姓叙事有温度
2025-08-04 16:43:0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近日,滨州市“里仁”基层文化宣讲进社区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新编沾化渔鼓戏剧目《好亲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宣讲作品惊艳亮相。作品生动演绎新时代孝老爱亲新风尚,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这场演出恰逢沾化区“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百姓宣讲大赛举办期间,两大活动共同勾勒出传统文化赋能理论宣讲的鲜活图景。
渔鼓戏《好亲家》通过讲述农村儿媳妇生活富裕后只想赡养自家父母亲,却想方设法将婆婆赶出家门,后被娘家爹教育,终于良心发现的故事,巧妙融入“孝老爱老”“家庭和睦”等移风易俗主题。演员们用沾化方言搭配渔鼓戏特有的“一人唱众人和”表演形式,将政策宣讲化为接地气的家长里短,引得台下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热烈讨论。
“这戏演的就是咱身边事!”沾化渔鼓戏剧团团长王春贞说,“剧目立足枣乡独有非遗剧种渔鼓戏传承与发展,创作《老邪上任》《今夕何夕》《煮海》等渔鼓戏新剧12部,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300余场,覆盖全区438个行政村。‘曲艺宣讲’不仅激活了传统艺术生命力,更成为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同期举办的沾化区“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百姓宣讲大赛,则展现了理论宣讲的多元创新。此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联合举办,42组参赛选手通过“故事+影像”“曲艺+宣讲”等模式,将家风传承、乡村振兴、忠诚担当等主题化作有温度的百姓叙事。荣获故事类一等奖的作品《一个人的卫生院》,讲述了共产党员、乡村医生赵汝左在渤海湾畔沾化海防的盐碱滩上坚守34年,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感人故事,现场观众跟着宣讲员王冉冉重温了那段艰苦岁月,对“奉献”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中,沾化区着力打造“百姓大舞台”,创建文化社区特色品牌,培育社区文艺团队68支。其中,由退休干部、文艺爱好者等120人组成的“枣乡红韵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村镇小街小巷,自主创排快板《乡村振兴谱新篇》、歌舞《枣乡情》等作品40余个,每年开展惠民演出150余场。艺术团团长牟宝平表示:“群众既是观众也是主角,文化自信就在这唱跳之间扎根生长。”
“文艺作品要像冬枣一样,既扎根泥土又甜润民心。”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宝玉说,“我们将持续探索‘非遗活化+理论宣讲’新模式,打造更多文艺宣讲爆款作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滋养中落地生根。”
文化与思想的碰撞,不仅彰显了沾化区作为“中国渔鼓戏之乡”的深厚底蕴,更印证了“以文化人、以艺移俗”的实践成效。当古老的渔鼓声遇见新时代的奋进故事,一幅文明浸润、治理增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渤海湾畔徐徐展开。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贾海宁 魏潇雨)